 |
|
电话:+86/(0)21/52353636
传真:+86/(0)21/52350150
E-mail:info@concab.cn |
|
 |
|
|
 |
1971年初,浙江绍兴王坛镇东升公社松丝大队的农民给浙江省科委写了一封信,请求省科委在他们居住的山区雄鹅峰搞风力发电。随后,浙江省科委组织相关单位科技人员,进行了18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的设计和研究工作。第二年7月,风电机组在雄鹅峰上开始发电,结束了山区农民祖祖辈辈无电可用的生活。
不想山区农民的一封信,为我国风电的研究开发工作开创了先河,从此拉开了中国风电整机产业走向世界第一的大幕。
此后经历了10多年的停滞,直到上世纪80年代中期,我国才接触到欧美先进技术,在与丹麦合作后,先后开发了20、30、40千瓦风机。而风电的规模化发展始于2003年,国家发改委连续组织了五期风电特许权项目招标,确定了300多万千瓦的风电建设项目;并从2005年开始开展百万千瓦级风电基地规划;到2008年,又开展了千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规划和建设工作,有力地推进了我国风电产业的规模化发展,为国内风电机组制造企业创造了良好的市场条件。时至今日,中国风机产能和装机容量双居全球第一,全球每生产3台风机就有1台是“中国制造”。
国产化,打破中国制造魔咒
今年6月,当华锐风电宣布其6兆瓦机组下线时,国外巨头慌了神,急忙宣布自己正在研发7兆瓦、10兆瓦等更大级别的风机。此时此刻,国外品牌是不是在研究更先进的技术已不重要,重要的是,中国整机企业的一举一动足可以牵动世界的神经。
而在10年前,中国的风电机组还几乎全部从国外购买。风电机组似乎不是利用风能替代化石能源的载体,而是花高价买来的精密仪器。
为改变这一局面,本世纪初,国家科技部立项支持金风、运达等企业采取引进、消化、吸收的技术路线开发国产风电机组。750千瓦风力发电机组研制列入了国家“十五”科技攻关计划。
真正让国际整机巨头感到压力的是华锐风电。2007年前,国外品牌凭借垄断优势,人为分割市场,在其他国家销售兆瓦级风机,而在中国销售其二线产品千瓦级,消化其落后产能。
2007年,华锐风电下线中国第一台1.5兆瓦风机,使世界第一维斯塔斯的“850千瓦”计划彻底破产。就在这一年,风机价格在中国企业的引领下开始下降,持怀疑态度的人们看到了风力发电的前景。
国际、国内品牌间的较量从未停歇,中国风电企业吸取了汽车行业的教训,破除了低端中国制造的魔咒。据统计,2005年以前只有一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前15名,2009年有三家企业进入世界十强,五家企业进入前十五名。2010年中国企业继续高歌猛进,有四家企业跻身世界前十强,华锐、金风、东方电气、明阳风电和国电联合动力已经成为全球风电界的著名品牌。
[1] [2] [3] [4] 下一页
|
|
 |
|